來曼谷二個星期(02 Nov, 2008)了, 不論是食衣住行, 都有寫不完的新鮮事. 先說說找房子. 我也因為這裡的生活, 看到更多和莫老師互補 / 異同點. 一天晚上在pub飲酒時, 他居然心有靈犀的說了 : 你有沒有覺得, 我們在香港像是我們搬來泰國的前哨站? 在香港住過, 適應過了, 那這兒的問題, 大概都可迎刃而解?? 住在外地, 會遇到的問題大小異同. 祇是香港同泰國, 對我們都是語言不同的國家. 在香港時, 電氣用品說明書、帳單、和菜單上頭的中文得要我去看外, 其他問題, 莫老師都可以自理. 香港雖同泰國, 對我們都是語言不同的國家. 但在泰國得全部依賴英文. 沒有英文的部份, 得用大腦去思考解決的方法….
莫老師的公司免費提供飯店二週的住宿. 飯店不大, 卻該有的都有.
來這裡居住的, 也都是情侶或全家福. 不像鄰邊的五星級飯店, 還會有石油公司大老闆來Check in. 我來泰國的第一件事, 就是要解決住宿的問題. 二週的時間, 說長不長. 但是由於我幫莫老師找過香港的房子, 甚至說服他租賃, 並爭取到了一組桌椅,一個二人沙發及一個冰箱. 所以相對的, 他也很信任我要找的地方. 我去找住的地方 - 其實, 我待在屋裡的時間比他長; 網路用的比他多; 冷氣吹得比他多, 就連垃圾也幾乎都是我在製造. 所以, 地方, 真的要我去找是對的 – 雖然說決定權不一定會在我.
抵曼谷的第二天起, 我就照著我的旅遊指南去找房子. (看旅遊指南找房子?? 不見得是對的…) 在曼谷工作, 我和莫老師沒當來這兒會存到多少錢. 這裡賺得錢, 祇要我們兩個人要坐一趟飛機回台灣或英國, 存摺裡的數字就會像股市用摔得一樣驟減. 一直到我們搬進現在住的地方後, 我還尚未問莫老師為何會有房租有個預算的概念? 台幣1~2萬之間. 並且還要求要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游泳池和健身房, 二樣東西給我很大的化想. 即使在高雄, 新大樓多又摩登, 不見得每個大樓都會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我太低估曼谷了. 這是二個星期找房子下來的心得, 我對曼谷的人事物等一切印象也重新洗牌.
我們住的飯店離四面佛處不遠(至今日[11月2日]尚末去拜訪過, 因為每一棟大樓都有四面佛啊…), 也就是說, 離市中心不遠. 如果說高雄火車站是曼谷的暹邏廣場(Siam Square), 那我們住的地方就在六合夜市隔壁. 我因為旅遊指南的一句話, 而跳上捷運去我的目的地 – Ari (中譯: 阿黎) : 這裡外國人很多, 相當於台北的天母. 泰國, 是個很歡迎英國人的地方. 曾有則新聞是一位英國女子到泰國過聖誕節, 在與母親通電話時被擄走姦殺. 當時的泰國總理塔克辛還限期破案. 很快的, 犯案的三人, 從受審、判刑到行刑, 並不到半年. 泰國對英國人的重視, 如此可見一般. 觀光收入,影響泰國民生甚詎. 外國人多的地方, 通常反映出居住環境品質, 房物價及居家安全等. 再者, 一個地區若已有先移入的外國人, 我們在生活上的問題要解決詢問, 也快得多.
週日一早, 莫老師早上11點就要受訓. 同他一起出門的我, 全副武裝 – 長袖外套、防曬油、長褲、愛迪達鞋、帽子等全都翻了出來備戰. 以台灣來說, 早上11點到下午二點是日曬最赤燄時. 早上10點出門的我們兩個, 光是從飯店走到蘇坤蔚路, 就讓我眼皮睜不開. 左轉準備到捷運站時, 前一晚踏在磚塊上的印象全都回來.
曼谷的捷運系統有二: 一是地下跑的 MRT (Metropolitan Rapid Transit Authority) , 一是跑橋上的 Sky train (Bangkok Mass Transit System). 我們住的區域沒有地鐵, 進出都靠Sky train. MRT則沒有過暹邏廣場. 第一次要搭曼谷的捷運, 我才了解為何人行道難走. Sky train從市中心暹邏廣場串連幾個主要城鎮, 是築橋而行的火車, 三層樓(約民宅4.5樓)的高度. 火車下方其實也是曼谷重要道路. 道路兩旁沿路的房子不是新建築, 就是大飯店. 道路旁的人行道, 更擺滿了攤販. 小小的人行道, 攤販擺兩二旁, 和路旁的幾家五星級飯店比起來, 對比既強烈又衝突不已. 我曾在香港和莫老師說 : 我沒有在英國以外的地方看過這麼多的外國人. 這句話讓我在曼谷狠狠的修正一番. 曼谷到處都有鬼佬 (鬼佬 = 美國人[註一] = 老外) 一直到現在, 如果沒有人和我講泰語, 我一直都不覺得身在泰國. 有時還會錯以為自己在香港.
人行道上的磚塊, 大小似高雄以前人行道的正方形紅磚. 地磚的高度不一, 有的甚至不見了, 祇見磚塊底下原有的黃沙. 高低不一的路, 讓人走得痛苦. 加上路邊的攤販, 捷運站的天橋都紛紛佔據了不少空間. 泰國的路邊攤美食時有所聞. 沙嗲及碳烤芭蕉便是其二. 捷運站底下的車子又多如牛毛, 狹擠的人行道, 有時還得與人擦身而過. 曼谷的十月怎麼那麼熱. 沙嗲及烤肉/烤芭蕉攤用的是木炭火. 如果人行道上行走萬一沒站穩, 抓地力不好的鞋, 很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往爐火滑疊成功. 人擠, 多車, 難行… 這印象真的不好…尤其是在三溫暖的曼谷..啊..真是難以想像現在台灣的氣溫是如何..
Ari站並不難找. 還沒出站, 我就被旁邊的健身房引吸住我的目光. 這裡真的不像曼谷. 居然沒有什麼大樓. 房子像是躲在樹後. 房子也多為平房. 由於這是我找房子的第一站, 我也完全對看房子沒有概念. 走在馬路邊時, 短短的路程, 我就看到另一側的馬路上有三個加油站, 二間進口車的賣場. 走進巷弄裡, 下午一點未到, 路上居然祇有我一人在行走. 巷子更是窄到大概會車有困難. 巷子頭尾, 安靜得出奇. 訝異的是, 當右手邊的房子, 是一棟棟現代化的洋房和刷卡進出的公寓, 左手邊則還是老式木屋. 房子的地基甚至低於馬路. 很不敢相信, 房口還貼著春聯. 新舊就這麼對面衝突、對立著. 我整個人祇要一轉身, 就像穿梭時間之間在旅行.
註一.
莫老師在香港中文大學一個英國同事曾在台灣工作了快八年. 他親口跟我說 : 你們台灣的外國人都是美國人. 莫老師台灣處女行, 去逛蓮池潭時, 也被小孩指著鼻子叫 : 美國人, 美國人. 所以, 對我倆而言, 美國人 = 外國人 = Wester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