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19, 莫老師就多一歲了我們也將在這一天一早搭機前往西班牙這是我今年第二次出國了, 如果來英國也算, 那算第三次吧也是莫老師第四次出國了這個英國人常說, 工作壓力很大, 要解放一下自已

 

明天, 老師一下班我們就回Newcastle, 在莫媽媽家過一夜後, 我們從Newcastle出國莫媽媽家現在真是熱鬧不已最熱鬧的原因算是莫媽媽唯一的姊姊派翠夏阿姨從非洲回來了派阿姨, (註一) 19歲就出世當修女, 去美國五年, 烏干達15(註二), 教會派她去過的地方不勝其數這一家人突然讓我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但因為牽扯到莫媽媽, 基於對婆婆的尊重, 簡單寫寫就好.  ^^

 

老師說, 派阿姨有倫敦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的學位, 同時還修過兒童教育 (派阿姨自己說過她唸過兒童心理學) 是個相當聰明的人我們第一次見面, 是趕回去參加SR的葬禮老師用了他一天的年假, 二十四小時內來回Newcastle Nottingham.  每次回Newcastle, 我晚上都不出門, 實在太冷, 加上我的朋友都要做良家婦女, 出門也是見莫老師的朋友莫媽媽有先警告過我了, 如果派阿姨一直追問我問題, 不想講就不要講坐下來不到一頓飯的時間, 派阿姨急著要介紹她自己You know!  I’ve travelled around the world!』在場祇有我這個小眼睛瞪大眼睛我講不出三句話, 就開始被挑語病看得出來莫媽媽並不高興, 老師忙著啃羊排, 被挑出來的那句話, 正好是「我吃Chinese food.」「我是 Taiwanese」這種在我們這個世代, 對自己身份認同也很混淆的議題我們所有的朋友, 多多少少也因為我是台灣人, 要問我兩岸問題, 甚至得先探詢可不可講英國近年中國來的學生多了, 辦公室裡的老師碰到一二個懶惰的學生, 氣得很想對抱怨, 看到我在場還得當場吞下去, 直到我開口「我是台灣人, 你講沒關係!」而化解一場尷尬 (註三).  我歷史不好, 要用英文講更難, 派阿姨是聰明人, 我講錯了, 她又急著糾正, 看得莫媽媽很不爽我急著吞完口中的晚餐, 把自己打包, 和莫老師出門喝酒了

 

派阿姨這一次來, 得待到明年九月, 可能太早「出世」, 從來沒有工作經驗的派阿姨並沒有很好的人際關係技巧 (Interpersonal skills) – 特別是和她的家人. 一回到英國在火車站就破口大罵莫媽媽怎麼接人的, 二個人互找對方找了一個小時; 再者; 對莫妹妹的二個小孩(小的才剛滿三歲)是不是上教會學校發火, 火還發在莫媽媽身上 (註四),  最後, 小孩有沒有每週上教堂, 變成了外婆的責任, 姨婆開始數落起阿婆不盡責!!  , 派阿姨這些問題都發生在抵英的第一天啊!! 

 

難怪莫媽媽一肚子火, 這個四年回家一次, 一進門就要翻四年的帳, 一副女主人模樣的派阿姨真的是標準鳩佔鵲巢!! 

 

 

事情巧得突然, 派阿姨回英國一週, 就把肩膀摔斷了, 也就是說, 留在家裡的時間就愈長了這一摔, 還真的摔出幾個有趣的現象.. (有趣是以我這個外國人來說啦).

 

首先, 開完刀後, 一日莫媽媽去醫阿時, 發現【莫爸爸】來探派阿姨的病這一點讓莫媽媽和莫老師都想不透『他們沒有理由有聯絡啊!!

 

再來, 這一刀挨了, 派阿姨開始跟所有人抱怨她得取消去威爾斯和美國的行程莫媽媽家是中途之家我開始仔細聆聽這一家人的話, 派阿姨的主詞幾乎是 I, I have to …. I want to…….  I need to … 後來, 我才知道, 莫媽媽娘家是愛爾蘭人, 愛爾蘭是世界最大英語人口移民, 就像廣東人之於華人一般莫媽媽有一部份的親戚在美國這些美國親戚早早幫收入不多的派阿姨付錢買機票請她去美國做客, 開刀後, 派阿姨並沒有任何舉動一直到一日和莫媽媽一起用餐, 她說 【怎麼最起碼開個醫院證明, 打電話去問問能否退點錢, 或延期也好, 什麼都沒有做, 怎麼會好意思怎麼可以因為別人付錢, 自己沒有損失, 就什麼都沒有做呢!】和莫媽媽相較之下, 派阿姨反倒一頭向我抱怨 【我得取消美國和威爾斯行程, 去不了了!!

 

 

! 老師成了莫媽媽的垃圾桶, 我和派阿姨成了說話的朋友三不五時, 一回到莫娘家, 我得自我提醒, 不要一直【I】【I】【I, 要多替別人著想還好英文程度有限, 加上回家我都在打電動, .. 煮飯洗碗我都很主動滴莫媽媽出門, 我就問好回家時間, 一進門熱騰騰的食物就奉上啦

 

至於【莫爸爸】, 派阿姨認識得比我早35, 但是, 對自己的妹妹和外甥, 她似乎一直沒看清楚, 這對母子並不喜歡吝嗇付出的人。  我來英國都快一年啦, 每次問我家老公什麼時候你要安排我見你爸爸, 我總得到一句: 你想見他何時都可以去真是冷.  莫爸爸不是個貼心的人, 老師講到他小時候, 莫爸爸還可以一塊陪玩, 放學時,騎腳踏車載他回家.  隨著孩子長大, 他卻離妻子兒女愈來愈遠; 奇怪的是, 老師和莫媽媽感情真好, 每次回家, 二個人抱得真是緊, 緊緊貼在一起

【我兒, 我好想你喔, 你怎麼那麼久沒有回家!

【娘, 這是我的錯, 是兒子的不好, ………… 喔要拉長音….

 

YY: 你們二個要這麼八點檔嗎?  (內心OS

 

以上對話, 是摸著良心翻的, 不相信我可以錄影

 

 

派阿姨, 居然, 很努力的居中協調, 要把這一家人湊在一塊吃聖誕大餐.  和莫老師為了逃避聖誕節出國渡假相比, 派阿姨的舉止可讓我匪夷所思不已.  最後, 老師極沒耐性的說了, 我阿爸如果有想到我們就會來找我們了.  派阿姨再來找我: 莫爸爸居然以要幫女友的父母煮聖誕餐而無法前來.  我則一直不解, 也不知問誰 派阿姨和莫媽媽要去那用餐呢?   其實, 這頓飯, 也就是互拆禮物, 並把餐桌上的主食改成火雞而已.  大家吃飯愉快比較重要, 派阿姨似乎是宗教信仰使然, 嘴巴沒講, 卻一直追著莫老師問, 你爸爸來不來家裡吃飯?    派阿姨的想法和我接近, 莫爸爸對家人是不關心, 但當初離婚也並非暴力或外遇, 說穿了, 他是個安靜得很奇怪的人, 好像他重來沒有生過這二個孩子.  當事人如果不介意, 為人子女的, 還是應多與父母接近.  莫妹妹在有了自己的小孩後, 也多主動與莫爸爸聯絡, 帶小孩回去給外公玩.  雖然這個外To 公好像很不知所措.

 

其實, 我和派阿姨相處得比我想像得還好.  大概是第一次見面, 我想逃走的動機太明顯, 加上和派阿姨相處時, 幾乎是她說我聽, 當聽眾我很合格, 所以她也就愛來找我.  講過幾次話後, 我也不覺得她全是對的, 也學著和她溝通我的看法, 有時兩個人還可以一起討論教學工作(註五), 看她努力的上了髮捲, 我就去拿吹風機給她set頭髮

 

最親的人, 往往也最容易傷人吧.  派阿姨可能沒有覺得她是客人, 在屋子裡直來直往的個性, 惱得莫媽媽想逃!     看來, 這次回家長待, 我可能每天出門串門子找朋友玩小孩嘍

 

 

 

 

註一:

大家都叫她派阿姨, 老師的父母離異很久了, 莫媽媽還跟莫爸爸姓所以姊妹二人不同姓, 我構造簡單的腦子常想不懂….英國人講人權, 女權, 怎麼女人一定要跟夫姓呢不過, 我老公如果是貝克漢, 我很樂意叫 歪歪貝克漢 就是了!!

 

 

註二:

烏干達長年內戰, 一部電影還叫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裡頭講的就是烏干達那個很愛穿蘇格蘭裙, 以蘇格蘭王自許的黑人國王一年, 派阿姨失去消息大半年, 大家都以為她死於烏干達內戰據她說, 那個國王是a very terrible man.

 

 

註三:

英國這兒的老師很受不了華人學生上了一年課, 講不到三句話一次一個女老師喝著茶, 讚美著一位中國來的學生踴躍回答問題『He’s so lovely!  Not very Chinese!』大家全轉過頭來看我哈哈大笑

 

 

註四:

英國還真是自由啊, 外孫要怎麼教育, 是父母的責任, 外公外婆不能插手但是這位姨婆很有意見喔!!  我還真不敢想像, 我和莫老師的小孩, 她會說什麼, 因為不同於英國人在小孩還在抱就受洗, 我們覺得要小孩長大後自己選他要的宗教, 那才叫宗教自由最後, 莫媽媽回了一句 : 你要我外孫上教會學校, 自己去跟我女兒講!!

 

 

註五:

派阿姨並非我原先想像的單純在教會奉獻, 傳教或照顧孤棄兒.  她一直在國外的教會教英文, 在烏干達還是當地修女的頭頭, 元月初會先下倫敦, 聽說下一站是杜拜.  

 

 

To :  愛莉絲

 

 

去年的聖誕, 我們在泰國時, 因為莫妹妹決定要在莫爸爸家吃聖誕大餐, 莫媽媽火得發了封”F***ing Christmas” 的電郵來抱怨.   為了兒孫, 莫媽媽還是忍著去吃一頓飯.

 

英國人還分得真是清楚且自由.  沒有人因為我是莫老師的老婆而不能和莫爸爸往來.  

 

莫妹妹則是典型的女人當了媽後(或有了自己的婚姻), 對家庭的觀念都會改變! ”   她決定帶小孩去看看外公, 甚至一起過節, 我私下甚是贊同, 祇是當大家都在配合時,莫爸爸似乎一點都沒有變喔!!

 

我也沒有覺得派阿姨的觀念不對, 祇是當事人表明了沒興趣, 她似乎顯得過度干涉.  於是, 我就偷偷記下來, 「嗯, 要去自己去, 不要找當事人去!」我有變得比較英國喔!

 

認識派阿姨後, 我真是覺得, 老師比較像是莫媽媽和派阿姨生的, 而非莫爸爸和莫媽媽生的.   派阿姨愛冒險, 教會送她到任何地方, 她都充滿好奇樂觀, 全由上帝安排.  莫媽媽社交能力好, 跟任何人都能有說有笑老師這輩子大概會一直出國探險到50歲還不會停, pub手上拿杯酒, 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可以屁個五四三, 或聊得高興, 現在世界各國都有朋友在聯絡.  我觀察的結果, 莫媽媽很大方, 觀迎大家來家裡做客, 但是她還是女主人, 一個忙著工作, 對自己很疏於照顧的女人.  這間屋子, 是她們姊妹倆一同長大的地方, 在派阿姨的觀念裡, 屋子也是她的, 所以行動自如, 招呼她自己的朋友儼然像女主人般我如果沒猜錯, 房子的產權是莫媽媽的, 老師的外公外婆則留了一筆現金給長年在國外的派阿姨所以, 我有學到「莫媽媽再大方, 我們在她家還是該問的問題還是要問!  

 

我觀察, 大概這次住得久,派阿姨有改很多了, 也幫起莫媽媽做家事.  真是好佳在, 我們不在英國過聖誕, 我可以想像我坐在派阿姨旁, 她抓著我聊東談西, 整桌都是我們二個人的聲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ymau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